试剂耗材:13466581960

 

技术服务:13521726532

首页    电镜实验    小动物活体成像

小动物活体成像


小动物活体成像主要采用生物发光(bioluminescence)与荧光(fluorescence)两种技术。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(Luciferase)基因标记细胞或DNA,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(GFPRFP, Cytdyes等)进行标记。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,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。通过这个系统,可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、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、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。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宰杀实验动物以获得数据, 得到多个时间点的实验结果。相比之下,可见光体内成像通过对同一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记录,跟踪同一观察目标(标记细胞及基因)的移动及变化,所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可信。

通过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,可以观测到疾病或癌症的发展进程以及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反应,并可用于病毒学研究、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、siRNA研究、干细胞研究、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细胞体外检测等领域。这一技术对肿瘤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灵敏度极高,不涉及放射性物质和方法, 非常安全。

  

优势:I可用同一实验对象进行多次处理得到一系列结果,从而排除个体间的差异; 

II能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检测活体内生物学活动,可真实模拟生理病理状态;

III可动态观察处理结果,不需要处死实验对象。

  

【注意事项】:

 

活体的成像过程中,小鼠经过常规麻醉(气麻、针麻皆可)后放入成像暗箱平台,最好可选择带有温控台的暗箱,以维持小动物正常体温及代谢活动。在小动物麻醉的情况下,获得一张明场一张暗场的图片,最后两图像叠加后可以直观的显示动物体内特异光子的部位和强度。值得注意的是荧光成像应选择合适的激发和发射滤片。如预实验时拍摄出图片非特异性杂点多,需降低曝光时间;反之, 如信号过弱可适当延长曝光时间。但曝光时间的延长,不仅增加了目的信号,对于背景噪音也存在一个放大效应。同一批实验应保持一致的曝光时间, 同时还应保持标本相对位置和形态的一致, 从而减少实验误差。进行荧光成像时,实验者可选择背景荧光低不容易反光的黑纸放在动物标本身下,减少金属载物台的反射干扰。

动物体内很多物质在受到激发光激发后,会发出荧光,影响结果。背景荧光主要是来源于皮毛和血液的自发荧光,皮毛中的黑色素是皮毛中主要的自发荧光源,其发光光线波长峰值在500520nm左右,在利用绿色荧光作为成像对象时,影响最为严重,产生的非特异性荧光会影响到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。动物尿液或其他杂质如没有及时清除,成像中也会出现非特异性信号。